【吃】帶著爸媽吃什麼?
這幾年,帶著少則三、四人,多則七、八人的家人出國對我而言,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單獨帶著兩位七十多歲的老人搭機出國自助行,倒是我的初體驗;其中珊卓媽-林小姐已跟我走過許多背包客行程,經驗值五十,而珊卓爹-高先生以往只肯顧著不會移動的高家,說什麼也不出門,經驗值幾乎等於零。(第一次被我們”拐”出國,日本沖繩,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蒙古,面積1,566,000平方公里,人口約308萬。
庫蘇古勒湖Lake Khuvsgul(又名庫蘇古爾湖,蒙古語:Хөвсгөл нуур)靠近蒙古國和俄羅斯邊界,水域總面積為2,760平方公里,湖泊長度 136 km,湖泊寬度 36.5 km,海拔高度1645公尺。(台灣面積為: 35,882平方公里,人口2300萬)
蒙古人口中的Buuz(發音就像中文:包子),應該算是很常見的國民食物,大部份的餐廳的基本班底,郊區的小餐館尤其常見,大部份是羊肉餡,形狀和大小差異不大,蒸熟後內餡多汁,口感類似我們的蒸餃,只不過換成羊肉餡,個兒比蒸餃大上許多,大約是台灣水餃的2-3倍大。
珊卓很少為了食物寫一篇文章,但看似無趣的蒙古食物,對於珊卓和不愛吃正餐的旅伴來說,其實樂趣不少。對於食物,珊卓相較於我可愛的旅伴-伊蓮,應屬於吃貨無誤,愛正餐多於零食,熱愛嚐鮮,勇於嘗試;伊蓮對於新鮮奶類及羊肉其實是敬謝不敏的,加上她愛零食多於正餐(笑),在決定要一起前往蒙古時,她便對我說:如果妳有想吃的,千萬別顧慮我!不過,在抵達蒙古時,發現我們的顧慮和擔心有點多餘,不太碰奶類及羊肉的她,幾乎餐餐都試了,也很開心的享受不太帶羶騷味的羊肉。這趟旅程的圓滿順利,不論食物或行程,要感謝珊卓好旅伴-伊蓮,該吃的該試的,一樣都沒少。
蒙古國,1911年12月29日宣布自大清獨立,1924年11月26日蒙古人民共和國建立,1992年2月13日蒙古國憲法通過。台灣人民如要入境蒙古,需要申請簽證*,所以,別再稱蒙古國為「外蒙古」囉!(據多數人所了解的「內蒙古」屬於中國大陸,只需要台胞證即可)
此行珊卓的重點之一-富士山河口湖。記得在出發至河口湖前二天的電車上,遇見二位來自香港的朋友,熱情又認真的與我們分享著河口湖的絕美風景,叮嚀我們一定要走過一趟。(先說個題外話,其中一位非常熱情的香港女孩說:因為我解接很愛五月天,所以我陪她去了高雄幾次,但其實我還好,解接出錢當然要去丫~~帶著濃濃的港腔加上認真的表情,非常可愛。)
相信看見這張照片的朋友,應會莞爾一笑,當然,也希望為剛結束長假仍在blue的各位,帶來一絲絲往前進的力量。然而,促使珊卓光是車程就得花上三個小時也得見上一眼的可愛又有戲的小傢伙們,就是英國BBC電視台的紀錄片-雪猴。
吳哥窟(高棉文:អង្គរវត្ត)位於柬埔寨西北部,在暹粒市北5.5公里。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為「毗濕奴的神殿」 。中國元代古籍《島夷志略》稱之為「桑香佛舍」。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廟宇,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也是一座巨大的水上都市。吳哥(Angkor)是高棉語「城市」的意思,由梵語nagara而來;Wat 是高棉語「佛寺」的意思,如小吳哥(Angkor Wat)就是「佛寺城市」之意。—Wikipedia
visited 38 states (16.8%)
近期迴響